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yushuwu3.com

第134节(1 / 3)

加入书签

众人听完都有些失望。

王福花面色落幕, 低着头吃着马鲛鱼, 食不知味。

姜安宁看着母亲这样,心里也很难过,不死心地问了一句:“除了好吃, 就没有什么其他的感觉吗?”

孔令生不解:“大酱除了好吃,还有什么其他的东西吗?”

“没有就算了。”姜安宁叹口气,见王福花兴致不高,用勺子舀起烫熟的腌马鲛鱼转移话题, “妈, 马鲛鱼真好吃。你也尝尝。”

孔令生以阿奇的认知生活了十多年, 比起作为小舅舅的时间更长。久到错误的认知霸占了真实的认知, 短时间内就想他恢复不太可能, 只能慢慢来。

吃完饭, 翁梅有心给他们机会和孔令生接触, 拍了拍正在洗碗的孔令生, “碗,阿妈来洗。你陪着福花和安宁去渔排上转转。”

今天初四,连家船上的疍家人大都上岸去唱贺年歌了,留在渔排上的人并不算多。

“安宁,王大姐,你们是想逛逛海湾还是想去附近小岛看看,或者都去?”孔令生热情地询问两人。

姜安宁上次来得匆忙,没到处逛,她的目光往远处望去,只觉得海湾里风平浪静,绿树倒映在海面上,风景很美。

至于孔舅舅说的小岛,应该就是海湾前面那些个,看起来不大,还有动物在上面。

姜安宁问王福花意见,王福花觉得都好。

孔令生:“时间还早,那就都看看吧。”

海沙岛的建设开发时间不长,岛上道路坑洼,交通相对不便,从这里回部队大院距离又比较远,班车只有一趟,得明天早上八点才能坐车回去。今晚她们要在这里休息一晚。

孔令生摇着小船载着他们在这一方港湾游玩。不远处还能看到渔船在撒网捕鱼。

在船上的时候,王福花主动找话题和孔令生聊天,看到什么就聊什么,也不刻意去问他小时候的事。

姐弟俩太久没见到了,她不应该操之过急,应该先熟悉熟悉。

姜安宁一路上都安静看风景,只偶尔才插几句话,让妈和小舅舅多说些话。

她发现疍家人生活的这片海湾是一片天然的避风港,海湾南北大约长五公里,东西宽八公里,看水质似乎也不错,就是不知道浮游生物多不多,海水盐度如何。

从目前的条件来看,还挺适合养殖珍珠贝。

“孔同志,这片海湾的海水研究所有检测过吗?”姜安宁把心里的想法告诉了孔令生。

孔令生看着姜安宁,笑着道:“不愧是最年轻的国营厂长,你这才来第二次就看出这片海湾的价值了。其实我也觉得这片海湾很适合养殖。但这只是我的猜测,具体的情况还是需要数据来支撑,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什么?”姜安宁疑惑,既然孔令生看出这片海湾的价值,没道理不进行研究。

“想要确认这片海域是否适合珍珠贝养殖,要检测的东西很多。除了要对水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等因素进行考察外,还需要考察陆地生态环境、水流、水质进行确定,工程量太大,光靠我一个人不够。水产研究所目前也没这么多人手。”孔令生推了推眼睛,看着海湾的目光充满了惋惜。

疍家人一直生活在海上,靠打渔为生,与风浪斗争,拿命讨生活。他一直都想改变这种情况。可祖祖辈辈这么多年的难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若这片海湾真能养殖珍珠贝,就是一个机会。

孔令生这么一说,姜安宁就明白了。

前些年因为政治风暴,水产研究所大批的研究人员下放的下放,劳改的劳改,目前研究所技术人员断层严重。

除了这个原因,恐怕也有经费的问题。想要把这片海湾利用起来试验人工养殖珍珠贝,显然不是靠一两个人就可以的,需要的技术和金钱都是非常多的。

以红星养殖厂的能力,她们能采用的也只是小范围尝试,人工渔礁上种珍珠贝并不简单,这还是他们靠荔枝蜜和铁路局供货赚了不少,才有实力去养殖的。

这样的方法显然只适合国营工厂,也只有他们有这个实力和财力。个人或者生产队很难。

目前研究所已经有其他正在试验珍珠贝人工养殖的海湾,就算这片海湾可以,要抽调出人手和经费也要等其他的试验完成后才有可能。

小花妖记得后世海水养殖的主要方式有港湾拦网、筑堤式养殖和网箱养殖,前两者所花费的人力物力显然不适合现在,后者网箱养殖才是渔民主要使用的方式。

只是网箱养殖要到七十年代末才传进国内,目前本土海水养殖方法比较落后,性价比低,不如打渔。

王福花虽然不了解水产养殖,但她吃过的鱼虾贝壳不少,闻言,当即道:“这个什么珍珠贝不行的话,为什么不试试海水养鱼或者养螃蟹?”

海里的能吃的东西那么多,不一定非要养珍珠贝这样的东西。其他的怎么就不行了。

孔令生解释的原因,也和姜安宁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