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yushuwu3.com

第82节(1 / 2)

加入书签

明明是早年的春晚,这会儿看起来仍是精彩万分,果然经典永不过时。

仔细想想,早年大家都是从春晚的相声小品里学梗的。到了近些年,就变成春晚相声小品总结网络梗了,乐趣简直少了大半。

一出精彩的群口相声结束,所有人都意犹未尽。

孩子们嘴里还忍不住念叨着里面的那些话。

大人们也议论纷纷,觉得其中很有一些哲思。

新的节目接踵而至。

大伙立马默契地闭上了嘴巴,全神贯注地看了起来。

这回表演的是场杂技,也是早期春晚上的节目,名为《少儿杂技集锦》。

一听是杂技,大牛就想到了黑指,立马跟大家说,黑指就是演杂技的,可以把身子和腿弯到很夸张的程度呢!

众人听完,心中有了数,便仔细观看起来。

只见天幕中,伴着俏皮的曲声和鼓点,一群机灵可爱的仙童忽然出现在画面中央。

开局就给了人们一个暴击。

只见有两个小儿郎齐抓着两根长长的软棍,各站棍头一侧。一个小仙女就在那细细的软棍上来回跳跃、翻着筋斗,最后稳当当地立于棍上。

所有人眼睛都瞪直了,嘴巴能塞鹅蛋。

枣儿忍不住转头问大牛:“你刚是说,黑指也能这样吗?”

这也太厉害了吧!

大牛悻悻道:“……这个嘛,她会的那些,应当还属于凡人的杂技吧。”

跟仙童演的这种,还是有些差距的。

继续看下去。

只见几个仙童在一块摇摇晃晃的小板上叠起了罗汉,光是看着,都觉得惊险,让大伙出了一身的冷汗。

画面再一切,就是顶碗。

有一个大些的仙童,正单手托举着一个头顶精美瓷碗的小仙童。

大牛见状,立马说道:“这个顶碗的杂技,黑指是真会!”

大伙听了都哈哈乐。

再然后又有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把仙童在各种情况下抛来抛去的,还有各种组合叠举起来,那柔韧的身板,看着像是仙法,又像是苦功。直叫人们热血沸腾,心惊胆战。

杂技节目结束以后,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大牛忍不住感慨道:“石叔他们讨口饭吃还真是不容易啊!”

其他人认同地点点头。

说了没两句,一眨眼的功夫,下一个节目又开始了,真是不给人留喘气的机会。

这次又是一首歌曲。

经典的前奏一响,不看报幕,盛珺都听出来了,这是《吉祥三宝》的调调呀!

古人们这边也看到,天幕上出来了两大一小三位神仙。

他们身穿别具一格的特色服饰,四周还围着一群可爱的小仙童,一派温情的感觉。

“爸爸。”

“哎。”

“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

歌曲正式开唱,每句歌词都很简单,也好理解,全是小女孩和爸爸妈妈之间充满童真的对话,字字句句都带着关爱。

在场的大人小孩听着,都觉得心里暖洋洋的舒服。

这首歌朗朗上口,也是很容易就能跟着调子哼唱了。

等唱完了汉语版,还有一遍蒙语版的,大家伙也跟着学了几句。

当然,古人们并不知道蒙语是什么,只以为是哪路神仙的语言。

只见大毛摇头晃脑地唱道:“阿瓦,那啥子阿嘟咕噜哟喂~”

别说,看起来还挺有模有样的。

一首幸福的合家欢金曲很快结束。

又有一个小品紧随其后。

盛珺一看那场上眼熟的扮相就乐了:“好么,原来是《卖拐》!”

这也是个经典作品了,像网友们常说的金句,“把人忽悠瘸了”,就是出自这里。

小品主要讲述了一个大忽悠通过高超的手段,卖拐给一个健全人的故事。其中也没有太多超出时代的梗,和难以理解的东西。

古人们聚精会神地观看起小品。

只看了一小会儿,就差不多融入到剧情中了。

大伙还额外学会了一个妙词:忽悠。

这词真是有趣,一听就知道大概是个什么意思,一点也不难懂。

很快,天幕上就出现了仙人用拐支撑着走路的情节。

枣儿一眼就注意到那双木拐。

她在心里琢磨了一下,拍着腿说:“这东西真好!腿脚有疾的人,用它就很好使上劲,走起来会很轻松,比那种单根的木头拐杖强上许多!”

这种仙拐没有什么复杂的工艺,她默默将其结构记在了心里,说不定日后还能做些去卖。

不过,要真去卖拐的话,她是不是也就变成一个大忽悠了?

枣儿想着,莫名乐了。

小品幽默风趣,艺术家们的表情与动作都格外生动,令人身临其境。

中途还有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