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yushuwu3.com

第六章(5 / 5)

加入书签

础上。这多半是为了避免使人民感到惊慌。尽管纳粹的政客和报纸的言论那样穷凶极恶,一般德国人民并不要打仗,而这一点希特勒是明白的。同俄国结盟将是摆脱这一困境的出路。倘若俄国同意德国人在波兰放手去干,英国对波兰所作的保证就失掉其意义了。无论法国或英国都无法及时对波兰提供援助,使它避免迅速被征服。因此,波兰人是不会抵抗的。他们会割让但泽市以及沿着波兰走廊那段公路两侧的领土,希特勒目前所要的也就是这些。也许以后他会象在捷克那样开入军队,占领波兰的其他部分,但是现在不会。

维克多-亨利论证说,夙敌突然变为盟友是欧洲的老策略,德俄两国的外交尤其具有这一特征。他从新近看过的大量历史书中举了许多例子。他指出希特勒本人首先就是靠在政治路线上急剧倒转而上台的——和他的死对头弗朗兹-冯-巴本1做了交易。

1巴本(1879年生),希特勒上台前德国总理。

他把复写纸撕碎丢进纸篓,把报告的正本和两份副本揣在衬衫里,和衣倒在那张红皮躺椅上睡着了。他睡了不久,很不安宁。等他睁大眼睛时,太阳正从树梢间射进微弱的霞光。他冲了淋浴,穿上衣服,把报告又读了一遍,就从绿林区到威廉大街走了五英里,一路上还思索着这个文件。比起他曾研究过的托莱佛的报告来,他这份是对全面战略的冒昧的探讨,远远超出了他的能力和职位,也正是海军作战部长所亲自告诫他不可写的“德鲁-皮尔逊专栏”1那类东西。但另一方面,他又觉得他是根据事实来写的。他已经送出若干份象基普那样的技术性报告。他还打算写一篇关于斯维纳蒙台的报告。纳粹德国的战斗准备是朝不可知的领域的一次探险。在军事学院的讲习班上,只要将级以下的军官谈起“全球战略”教官就会很不客气地加以讥笑。问题是,如今这个报告已写成了,是把它送上去呢,还是丢在一边?帕格-亨利曾经写过不少这类文件,后来又撕毁了。他不断有一种超越例行公事范围的倾向。结果可能很好,也可能是灾难性的。他主动写的那份关于军舰防雷隔堵的备忘录就曾使他从早应分配海上职务的名单上除了名,被安插在柏林。作为军械局的成员,那份报告至少还在他本行范围之内,而在外交和全面战略方面,他却是个无知的新手。福莱斯特上校对德国的情形很熟悉。他老早就把亨利的意见看作胡说八道,推到一边去了。帕格又试着同代办谈一下,对方唯一的评语是微妙的一笑。

1皮尔逊是当时美国比较有名气的专栏作家,这种专栏的内容以臆测性的内幕新闻为主。

一个外事信使上午十点钟将飞到英国去搭乘开往纽约的“玛丽王后号”这个文件可以在一个星期内送到海军作战部长的办公桌上。

亨利来到大使馆还没拿定主意。他只有半小时可以考虑了。除了罗达,他没有旁人可以商量。罗达喜欢睡懒觉,如果他现在给罗达打电话,那多半得把她吵醒。即便那样,他也不能在德国电话上去细谈他这个报告的内容。况且罗达又能拿得出什么值得考虑的判断呢?他认为不能。这得由他来作出决定:是交给信使,还是丢进纸篓焚毁。

他坐在那间天花板很高、乱糟糟的办公室里的书桌旁,啜着咖啡,望着对面赫尔曼-戈林大街那座巍峨的粉红大理石砌成的希特勒新总理府。哨兵正在换岗:八名戴钢盔、穿黑制服、身材粗壮的党卫军列队走过来,另外八名就随着鼓声和笛声列队走开了。从敞着的窗口,他听到用德语尖声发出的行礼口令、笛声和大黑皮靴的脚步声。

维克多-亨利决定,既然他的工作是搜集情报,而那个报告不管好赖,总是真实地反映了他迄今为止在德国的见闻。他找到了那位信使,把文件作为呈给海军情报处的急件交给了他。

一个星期以后,普瑞柏尔海军上将读了纳粹德国的战斗准备,把一页摘要转呈给总统。八月二十二日,纳粹-苏联条约作为有史以来最惊人的事件震动了全世界。二十四日,白宫把那一页摘要装进信封退给普瑞柏尔。总统用钢笔、黑墨水在信封底部以雄健粗壮的笔力潦草地批道:把维-亨利的服役记录送我一阅。

弗-德-罗1。

1罗斯福的全名“弗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的缩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