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yushuwu3.com

第74节(1 / 2)

加入书签

【风,也就是古代远洋航行的动力之一。】

【利用不同方向的风,则可以推动船只前行,于是,这就有了帆。】

【帆的原理,就是根据风吹来的方向调整角度,将风力分解之后,然后利用产生的向前的力,来推动船只。】

【但是呢,帆,我们也通常说帆布,既然是布的话,那长期经历“风吹雨打”,自然是不抗造的。】

【于是为了让帆能顶住风的摧残,以提供更强的动力,古时的人们在制帆的工艺上也费了不少劲,最后再次凭借劳动人民的智慧,发明了——“硬帆”。】

【就是说,帆面每隔一段都有竹子撑住,这样的帆就会变得非常结实并且耐用。】

【除此之外,船帆的材质也自然是有所改进,不过这就要靠丝织技术的进步了。】

【比如船帆一般是用麻布,竹片,篾片,棉布,以及还有丝织品等制成的。】

【不过宋代以前,棉花种植并不普遍,一直到南宋以后,由于棉花种植日渐推广以及棉纺织业的兴起和发展,棉布的使用日益普遍,棉布才逐渐成为船帆的制作材料。】

【然后由此——于造船技术上,这又是古人在风力利用装置上的一次技术进步。】

嬴政听得不禁连连点头,甚至自己也在桌案上尝试着“拼装”船只出来。

涂涂抹抹,涂了又改,改了又加,从船桨,船橹,船舵,再到船帆。

然后呢?还有什么吗?

【动力技术的确是有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毕竟船可是要装人的,那如果船漏水怎么办?】

【好的,我们可以提前让上船的人留个遗嘱,以免出现意外。】

嬴政:“……”

刘彻:“……”

李世民:“……”

天幕别闹!

【咳咳,正经说回来——】

【要怎么让船只更加安全呢?】

【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人想到了办法。】

【比如说以前的船只,如果有一个地方漏水,那完蛋了,水流会直接无可阻挡的流遍整个地方,那船里的人估计得后悔没提前留下遗嘱了。】

【于是为了不让没留下遗嘱成为遗憾,唐朝人就发明了“水密隔舱”。】

【所谓的水密隔舱,就是将船只分割成很多个舱,而舱与舱之间互不相通。】

【然后一个舱漏水,水不会再流进其他舱。

而靠着其他舱的浮力,船只就可以该怎么走,就继续怎么走,只需要针对性的补一下漏水的地方就行了。】

【像这种水密隔舱的设计,让船只漏水不再成为航行的致命危险。

船也能因此而跑得更远,这是人类在航海安全方面的一次重大进步。】

嬴政看着天幕之上画面点点头。

然后又低下头,在桌案上新鲜出炉的纸张上加了几道“杠杠”。

那几道杠杠竖在嬴政涂涂抹抹的船只上,着实有些……

嬴政在心底暗咳一声,心想这纸张的质量还有待加强,墨色都晕染了。

反正,一定不是他的问题。

又看了看到最后四不像的船只,嬴政不禁悻悻然放下笔。

不过到此,动力有了,安全性也有了,这船,可造起来了!!

【除了上面这些,其实相关的,还有很多技术的发明,就比如我们这一期的主题——指南针。】

【以及在一代代造船工匠的不断钻研和改进下,使得造船技术越来越先进,加上诸多其他因素,如外交关系,以及经济上的支持等,于是整体综合起来——这才有了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

【关于造船,每个方面技术的进步,都会大大的推进我国古代航海事业的进步。】

【还有社会的发展等,军事上的进步,人才的培养等等,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李世民认同点头,确实是如此。

从古至今,都是不断进步的,所以后世才如此发达吗?

可是想到此,李世民又皱了皱眉——

他突然又想起了那艘巨轮。

那艘巨轮!那样悠远低沉的嗡名声,竟不知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还有那样巨大的船只,远远超过现有船只的大小,如此巨大,难道只靠天幕说的这些就能办到?

不,当然不可能!

最起码那船帆就没有。

所以究竟改变了什么,为什么没有船帆,就能使那么巨大的船只得以航行于海上?

后世……究竟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越是想下去,李世民的心就不禁砰砰跳动起来,他觉得自己仿佛触及到了某种关键核心的存在。

可是却完全摸不着头脑,不知该如何入手。

到底是什么……又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

无独有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