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yushuwu3.com

第380节(3 / 3)

加入书签

朱襄无语。他只是与嬴小政随意聊了聊,怎么就变成功课了?

不过嬴小政现在就考虑思想统一和百家齐鸣之间的取舍,倒也不错。焚书还是太粗暴了,是将天下读书人都放在对立面上。拉一派打一派,既可以统一思想,又不至于让矛盾太尖锐。

封建王朝需要读书人做官,皇帝和读书人本就是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不能真的敌对。

敌对后,谁来治国?

嬴小政所思考出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两点。

思想统一必不可少。思想统一就必须学术统一,这样以师徒关系为基础的学阀就不可能避免。

嬴小政认为,首先要以秦国官方的名义,增加地方上学院学府的投入,冲淡师徒授业的“恩情”。

投入地方上学院学府投入时,官方应该多印刷认可的注释经书,禁止民间私自印刷经书。这样民间传播的经书,都是官方认可的思想,即使不焚书,也能让不合他意的思想慢慢消亡。

做到这一点后,嬴小政认为,还要辅以更广阔的秦王直接选拔人才的渠道。

现在学院、学府、学宫三级考试和推荐,教授者的权力太大,容易形成朱襄所说的“门生”“故吏”。若是从第一级考试就直接官方考试选拔,并轮换评阅的考官,也能进一步削弱“推举恩情”。

朱襄笑着叹了口气。

嬴小政两点措施都是从“恩情”入手,将授业和推举时师徒的“恩”,换成国君对官吏赏赐,这便是后世科举制推行的原因了。

不过科举制并非这一个作用。

世人所误解的“隋炀帝首开科举”其实是错误的。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分科考试制度,设明经科和秀才科。隋炀帝只是增设了进士科。

隋朝想要参加考试,必须有五品以上官员推举,不允许自行参考,其实本质上是将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变回汉朝的察举制。

“科举”的重要特点是“投牒自举”,这个制度在唐朝才形成。

不过这并不是说隋朝的分科考试制度就没有进步意义。饭不是最后一口才吃饱,没有隋文帝开设分科考试,就没有唐允许“投牒自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