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yushuwu3.com

第199节(1 / 4)

加入书签

萧景曜来了兴趣,“现在大齐开了多少个港口?”

说到这个,对方立即来了兴趣,“除了我们福安港口之外,天津港最快建成,其后便是粤州港,琼州港等五个港口,现在各个港口都船似云来,附近的老百姓都像咱们福安县的老百姓那样,都过上了好日子!”

福安县百姓最为感激萧景曜,几乎家家户户都给萧景曜立了长生牌位,每天三炷香祈求萧景曜长命百岁。知道萧景曜出海后,福安县百姓又天天祭拜妈祖娘娘,求妈祖娘娘保佑萧景曜在海上平平安安。

不知道是不是百姓们的愿力太多,萧景曜这一次出海还真没碰上大风大浪。在海上漂泊那么久,没碰到过大风浪,本身就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萧景曜当即笑道:“这得谢谢诸位父老乡亲,有你们的祈福,我们这一路都十分顺利。”

闵州本地的百姓听得乐开了花,觉得自己也为萧大人做了一点事,十分自豪地挺起了胸膛,“还是妈祖娘娘显灵了。我就说我们的妈祖娘娘最是灵验!”

萧景曜笑着点头,又对他们说了他在海外向其他国家的人提及妈祖娘娘的事迹之事。反正不管别人信不信,谁试图向萧景曜传教,萧景曜反手就掏出华夏神话体系。又因为世界出于大航海时代,萧景曜讲的最多的就是妈祖娘娘。等萧景曜离开某些国家的时候,已经看到有探险家偷偷立了妈祖娘娘小神像,开始学着祭祀妈祖的礼仪,向妈祖娘娘祈福了。

萧景曜看到那个场景时,心情很是复杂,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反向传教,听起来确实有点离谱。

但闵州百姓却觉得这是应该的,“妈祖娘娘那么灵,那帮海外之人还算有眼光,知道供奉妈祖娘娘!”

“怪不得有些模样怪异的绿眼睛,到了我们闵州后,看到我们在祭祀妈祖娘娘,一个个地激动得不得了,跟着我们一起拜,那表情,那动作,看起来十分虔诚。”

萧景曜万万没想到,这一波最先上大分的,竟然是妈祖文化。

这种离谱中又透着一丝合理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还有人在那儿嘀咕,“海外那边还来了些什么传教士,让我们信他们的教。信什么呀,我们供奉妈祖娘娘多好!”

“就是,我们闵州百姓,都是信妈祖娘娘的,才不会信外来神!”

萧景曜保持沉默。

在听到传教士去了京城,被永嘉帝留下了一个授予了官职之后,萧景曜也有些诧异。

几年没回来,大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萧景曜也十分期待,京城那边是怎样一番光景。

最后,萧景曜还是选择了走水路,再次登上船,往京城而去。

临行前,路两边跪了无数老百姓,其中一位耆老双手举着一把伞,恭恭敬敬地呈给萧景曜,言辞恳切,“萧大人,您此番前去京城,想来又会高升,不会再回闵州当总督。闵州能有如今这番繁荣的光景,闵州百姓能过上现在这般安稳的生活,都是大人的功劳!大人公正廉明,不肯收百姓一点东西。我们没有什么可以送给大人的,免得累了大人的清名。只有这把万民伞,是我们闵州百姓自发送给大人的,还请大人带上。”

萧景曜一怔。

万民书,万民伞,代表了百姓们对一位官员最高的认可。官员任满离任,百姓若是夹道相送,依依不舍,送上万民伞,这样的官员,都是深得民心的好官,这样的佳话,最刻薄的史官也乐意记上一笔。

萧景曜离开大齐时,是永嘉二年,现在已经是永嘉六年。四年的时间过去,闵州也有了新总督,萧景曜委实没想到,他离开闵州时,还能收到百姓们送来的万民伞。

梁千山可比萧景曜耿直多了,当即推了推萧景曜,“赶快收下啊,你不收下这把万民伞,日后还有哪位官员配收万民伞?”

一手将贫困的闵州变成如今这般繁荣的模样,让在温饱线下挣扎的闵州百姓能吃饱穿暖,手里还有余钱。萧景曜这个闵州总督,当真是大齐历代闵州总督之最。

百姓们也催萧景曜,“萧大人,您就收下吧!”

“梁大人说得对,您要是不收这把万民伞,日后的闵州官员,没一个人配收万民伞。”

往后来闵州的官员,想做出超越萧景曜的政绩,基本不可能。

萧景曜压下心中复杂的情绪,平复了一下激荡的心情,对着百姓们郑重作揖,“萧某谢过父老乡亲们的抬爱!”

说罢,萧景曜起身,郑重地伸过双手,从耆老手中接过万民伞,对着百姓们灿烂一笑,“我这辈子收过许多礼物,这是最珍贵的一样。这把万民伞,日后就是我萧家的传家宝了!”

百姓们心头一热,有人抹了抹眼泪,想着特地从老秀才那里学来的吉祥话,高声喊道:“祝萧大人前程似锦!”

很快,这喊声便像海浪一样,一浪接一浪,不停地萧景曜拍来。萧景曜放眼望去,每个人脸上都流着泪水,每个人的眼神都无比真挚,即便有万般不舍,他们都克制住了自己,高声喊着对萧景曜的祝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