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yushuwu3.com

第46节(2 / 3)

加入书签

萧元青的天生神力,以及百发百中的投壶本事,缓缓对他们露出一个十分有礼貌的微笑。

不知为何,柳疏晏几人齐齐背后一凉,还连着打了好几个喷嚏,忍不住纳闷,莫非是着凉了?

来到空旷的演武场后,萧景曜发现,所有人都或明或暗地向自己投来兴奋的目光,一时间也十分无语。合着这帮家伙都和柳疏晏几人一样,等着看自己的好戏呢。

负责教导学子们射箭的是杨教谕,身形健壮,瞧着就十分孔武有力,不像是个读书人,倒有几分武将风采。实际上,杨教谕也是正儿八经的举人出身,性情直爽,很受学子们喜爱。

萧景曜今天上午的辉煌战绩自然也传到了教谕们的耳朵里。看到如此良才美玉,教谕们自然也起了爱才之心。但又觉得萧景曜年纪太小,唯恐他骄傲自满,反倒浪费了自己的天赋。

正好下午有射箭课,杨教谕便在其他教谕们鼓励的眼神下,想给萧景曜一个不大不小的打击。既让萧景曜知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又不至于让萧景曜打击太过。

这个度,还是有点难以把握。

萧景曜也不会故意显摆,考虑到自身的客观条件,萧景曜确实听了唐振源的提议,问杨教谕要了一张适合十岁孩子拉的弓。

杨教谕轻咳一声,递给萧景曜一张明显比周围弓小了一圈的弓,再给了萧景曜一个箭囊让他背在背上,囊中总共有十支箭,至少有一半上靶才算合格。

萧景曜认真听着杨教谕讲解的射箭要领,在杨教谕进行示范时,萧景曜的眼睛更是几乎变成了一台超级精密的分析仪器。杨教谕的每一个动作,都深深刻在萧景曜脑海里。萧景曜再用自己精密的大脑回溯杨教谕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从取箭,搭箭,拉弓,到最后将箭直射进靶。杨教谕的每一步,萧景曜都在脑海里分析了许多次,甚至能大概估算出杨教谕到底用了多大的力度。

古代按弓能承受的最大力度,把弓分为了一石弓到九石弓。大齐弓的标准,一石大概60斤。杨教谕给萧景曜的,正是一石弓。

这也是对士兵的最低要求,一石弓都拉不开的兵,当不了骑兵。

当然,府学学子都是读书人,考的是科举不是武举,一般用的是两石弓。至于三石及三石以上的弓,都算强弓,是武将们的绝活,他们这些读书人就不为难自己了。

60斤可是个不小的数字,其他人见萧景曜拿了弓,纷纷抱着弓向萧景曜投来看好戏的目光,还有人暗自嘀咕,“景曜这个年纪,不会连弓都拉不开吧?”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

萧景曜没射过箭,杨教谕考虑到他的具体情况,给他安排的是离箭靶二十步的距离,其他人则是三十步。但萧景曜要是拉不开弓,就算站在箭靶面前也没用。

萧景曜沉下心来,屏蔽掉外界一切或期待或戏谑的目光,认真地计算了一下自己离箭靶的距离,以及风的方向。

众所周知,射出的箭的运行轨迹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类似抛物线。如果在射击时就稳稳瞄中靶心,那一定射不中靶心。

萧景曜看了一眼风向,判断出今天刮的是东南风,不过风力较小,对箭的影响应该不会很大。但萧景曜还是微微调整了一下弓的位置,一旁的杨教谕忍不住挑眉,神色多了几分认真。

在对一切外在条件做出判断和计算后,萧景曜嘴唇一抿,奋力将弓拉开,众人还来不及惊叹萧景曜的臂力,就见那支箭嗖的一下破空而出,稳稳扎在了靶心上。

其他人:“?!”

为什么萧景曜连射箭都这么厉害?这合理吗?

萧景曜也有些惊讶,放下弓笑道:“侥幸而已。”

是真的运气好,下一支箭他肯定没有这样的准头。

杨教谕也很惊讶,忍不住问萧景曜,“我见你看了风向后就调整了一下弓的位置,你真的是第一次射箭吗?”

萧景曜也很惊讶,“风会对箭的准头造成影响,这不是大家都懂的道理吗?”

要是搁后世,狙击手们还能判断出风向和风速,并且速度计算枪口要偏多少毫米,那才是真的百发百中。萧景曜心说自己只是做出了细微的判断而已,更多的是通过强大的心算能力算出了一个最合适的射箭角度。

学生天赋太高也让人头疼。杨教谕揉了揉眉心,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张伯卿人都傻了,就连一直等着看萧景曜笑话的柳疏晏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忍不住跑来问萧景曜,“你这不是侥幸,可否赐教?”

萧景曜见他们满眼都是好奇,杨教谕虽然不说,脸上也写满了求知欲。萧景曜想了想,觉得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当即捡了根木棍,在地上划拉出抛物线的图,试图教会他们怎么计算箭的运行速度以及最适合出箭的角度。

当然,这一切只在风力小的时候管用,风力太大,又没有仪器能精准测出风力的等级,萧景曜的心算能力再强大,外在条件不明确,他也算不出一个准确值。

柳疏晏等人一开始还听得连连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