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yushuwu3.com

第一章 印象埃及(7 / 12)

加入书签

也是人类文明的璀璨成果。

岁月为开罗的王冠镶嵌了无数的宝石,它们熠熠生辉,让这座城市在千万年的历史中页页都写满了精彩。在埃及人眼中,开罗是城市之母,因为它可以算得上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一批城市。位于开罗附近的金字塔早在3000年前就已然耸立,可知这座城市的历史至少也有5000余年。阿拉伯人更将开罗称为“卡海勒”,在他们的语言之中这就是胜利的意思,所以开罗又堪称是一座征服者的城市。但是在现代,人们更愿意将开罗称为沙漠之都。

公元642年,当时的开罗仅仅是尼罗河东岸的一个小镇,它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点以南约14千米处静静地沉睡着。这条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河之一,从开罗分为两支,向着北方的欧非大陆,一直注入地中海,形成了广阔而又富饶的尼罗河三角洲。3000年前劳作在这里的古王国臣民们,已经从这里销声匿迹,但阿拉伯人却接过了祖先的旗帜,在这里建造了福斯塔特城。

与世界上每一座都城的命运相似,开罗的格局形成也经历了无数跌宕的波折。公元969年,从突尼斯来的一支伊斯兰人在福斯塔特城北方建立了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命名为曼苏里耶城。经过数十年的战争之后,法蒂米德哈罗在公元974年称王,并将两个城市合并成为开罗。自此,开罗开始了它漫长的进化史。

开罗清真寺尖塔现存于开罗的清真寺有800多座,建筑形式和附属的宣礼塔也代表着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这让开罗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塔之城”。

公元1179年,萨拉丁王朝让开罗的城市面积不断扩展,至1260年成为马穆鲁克王朝的都城时,这里已经建造了大量的建筑物,并成为埃及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14世纪中叶,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开罗达到了鼎盛状态,一直到1517年土耳其入侵才开始衰落。

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将自己的都城定在了开罗,这座古老的城市开始重新焕发自己的活力。从19世纪30年代至今,埃及统治者仿照中世纪旧城的形式,兴建开罗,让开罗逐渐显露出西方特质,并成为西亚、北非地区的文化、经济中心。

经历了衰落、兴盛到再次繁荣的历史过程,开罗已经成为一个文化标志。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和西亚的阿拉伯沙漠包围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最盛名远播的就是这里的黑白沙漠。

开罗尼罗河大桥夜景

黑沙漠距离当地人聚集的绿洲小镇仅仅30千米,这里的地面上布满了黑色的火山岩,经过数千年强风的侵蚀之后,形成了一个个千疮百孔的小山丘。山丘虽然并不算高,只需要几个跨步就能够登顶,但一眼望去一片黑沙,处处都是坚硬的石壁,令人恍惚走入冷酷的黑色世界。与它相对,白沙漠里到处都是雪花石,经过强风的日夜吹刮磨砺,形成了一片到处都是一朵朵巨型蘑菇般奇岩的“蘑菇沙漠”,这里的奇石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下形态各异,或如同动物、或抽象怪异,令人顿感惊奇,所以当地人也将这里称之为“魔鬼沙漠”、“奇怪沙漠”。而开罗,也因此得名“沙漠古都”。

苏丹·哈桑清真寺

◎尼罗河明珠

如果说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那么尼罗河便是埃及的母亲河。这条绵延在埃及全境的河流不仅滋养了这里的人们,更灌溉着开罗的城市文明,而开罗则是尼罗河沿岸诸多城市之中的一颗明珠。

尼罗河由卡盖拉河、白尼罗河、青尼罗河三条河流汇聚而成,在它下游的谷地河三角洲被认为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埃及有96的人口和绝大部分的农业生产都集中在这里,开罗就位于三角洲的南端。

作为埃及的生命线,每年的6~10月是尼罗河定期泛滥的时间,洪水在8月份淹没两岸的田野,10月之后便为这里留下了肥沃又丰沛的土壤,方便人们栽培棉花、水稻、小麦和椰枣等农作物,为开罗带来了一条绿色走廊,也为这里带来了亚热带沙漠气候。

在尼罗河的哺育之下,1400多年来,开罗都是北非的政治、文化中心,虽然它历经磨难,经历了许多入侵者的侵袭,但是任何一个人来到这里都必须尊重伊斯兰文化和感情,所以也让开罗保存了最完整的伊斯兰古代文化和建筑。历朝历代最具代表性的清真寺建筑在开罗遍地皆是,统治者很好地维护了这些宗教文化的外化物,清真寺中的厅殿庭院、高台尖塔,演绎着浓郁的北非和古代阿拉伯风格。

现在的开罗人口已经超过800多万,其中流动人口有200多万,他们是来自开罗周边以及埃及其他城市来此上学、经商、做工的人群,这也为开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

夏天的开罗,气温从17c到42c,冬天的时候则从5c到33c,在或温和或炎热的天气里,人们登上开罗最高的开罗塔,从187米的高空俯瞰整座城市,为了庆祝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而修建的歌剧院、苏莱曼帕夏广场,以及宏伟的埃及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尽收眼底,夹杂在林立的清真寺之间,如同历史演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