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yushuwu3.com

第22章 多事之秋(1 / 2)

加入书签

二十四、多事之秋

真是多事之秋。

山丹还没有从樊老师的事情中缓过神儿来,他的小心脏又一次被深深刺激——家里的黑虎被送了人。

黑虎是山丹跟一家草原牧民家里要来的一只獒犬。

它陪伴了山丹和艾莲的童年。多少童年的欢乐是黑虎给予的?

那是一个寒冷冬天的三九天,山丹听父亲说草地里一家游牧的蒙古人家的獒犬要生了,她便决定走几十里路去找到人家要一只来养。

那时山丹刚刚上初中,她特别爱狗,尤其是那种腭宽鼻肥,肥头大耳的牧羊犬或者獒犬。

那是几年前,一大早山丹背了母亲准备好的干粮,穿好羊皮大氅,脚上一双大靰鞡,戴了父亲放羊时戴的银狐皮帽子,一双狼皮手套,再拿上一块母亲准备的砖茶就出发了。

草原上的闺女和小子一样养,虽然山丹从小体弱多病,但父母在细心呵护的同时,却没有限制她的爱好和童真,草原人养孩子就像养牛羊——放养。所以山丹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抱一只獒犬来养,自己要在大雪天走几十里路去抱狗崽子,父母也没有阻拦,而是打点好孩子的行装,就打发她出发了。

在草原上孩子的天性甚至野性都没有被丝毫限制,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生长。

时值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季,数三九的日子。

草原上流传着一组谚语来形容数九天:

“一九、二九枒门叫狗,

三九、四九冻烂兌臼,

五九、六九消井口,

七九、八九沿河看柳,

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

把塞北草原的冬天气温变化活脱脱描写了出来。

一九、二九的时候,枒着门探头出去叫狗喂食,外面太冷了,轻易不出门,冷到只伸头出去叫狗回家吃食。

三九、四九时,石质的兑米用的臼槽都冻烂了,可想而知有多冷?数三九是草原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气,所谓彻骨的寒冷就是数三九的天气,夜里温度一度能够下降到零下四十度。

五九、六九时,天气开始转暖,气温回升,井口一冬天积累的冰开始消融。

七九、八九新柳发芽,柳絮漫天,可以沿河看那婀娜垂柳了。

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人们经过一冬天的蛰伏开始繁忙春耕了。

山丹就在最冷的三九天出门走三十里的路去抱狗崽子。

草原被漫天蔽野的白雪所覆盖,雪面上蔼蔼蒿草在寒冷的北风中屹立而呜咽,“呜呜”之声好似悠扬的长笛,伴着飞舞的雪花,美不胜收。

山丹用狼皮手套抹掉睫毛嘴角的霜雪,看着自己呼出的袅袅白气,一边玩一边前行。

平坦的草原,一望无际,远远的冉冉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是牧民舒日咯叔叔的家。

狼皮手套还是爷爷小时候,二爷爷打猎所得,兄弟几个一人得了一双,用了几十年还好好的,狼皮的手套无论怎样寒冷的天气都可以保证手不冻伤。

狐狸皮的帽子也是保护耳朵不被冻伤的有效装备。

羊皮大氅从头到脚包裹起来,山丹感到后背都开始淌汗了。每家都有几件羊皮大氅,暖和一点的是大羊深秋时的羊皮带毛做成,多少轻快漂亮一点的女人大氅是用当年的羊羔皮带毛做成的,十分暖和。

经过熟皮,刮治,裁剪,缝纫,历时一个月,老皮匠才能做好一件像样漂亮的大氅。

山丹记得出门时母亲一直叮嘱:“热了出汗也一定不要松开衣裳鞋帽,一不小心就会冻伤的。”

靰鞡也是蒙古草原人都有的对付寒冬外出必备的武装,外面是一层牛毛毡子,夹上一层羊毛,里面是一层羊羔毛的毡子,底是加厚的牛毛毡子,很重但很暖和。

再加上一双羊毛袜子,任是零下三十度的天气都不会感到脚冷。

羊毛袜子是母亲把剪下来的羊毛洗干净,再用扒吊儿(一种可以纺毛成线的工具,是用一根羊腿胫骨在中间穿洞,再加上打弯的铁丝钩子做成的,简陋但好用。)捻成线,父亲再编织成袜子,父亲编织的袜子特别合脚,从不掉跟,别人家的袜子就不好穿,一天下来孩子的袜子都掉到脚心去了。

因此,冬天没事忙的时候,父亲总是有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们编不完的袜子等着他。人家也会多送一些毛线给父亲作为回报,反正都是自家产的羊毛做的,不值钱。

那时的羊毛不值钱,羊绒还值点钱。

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蒙古高原,草原人民懵忳的神经好像被针灸过了的神经——一下子开了窍。

羊毛涨价了,从原来一、两块一斤涨到了五、六块,蒙古草原人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技巧,往羊毛里加土卖。

原来供销社的小杨也是正式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都是熟人,不好太挑剔,反正是给上级收购,上交了了事的事,也不愿和大家太计较,况且还有“南蛮子”来抢生意。

刚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