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yushuwu3.com

第86节(1 / 3)

加入书签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划分,只不过有一个倾向而已。

简而言之就是秦砚制作了一个饼,外面的皮是华国观众喜欢吃的,而里面的馅料却是西方观众所喜欢。

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两个市场口味不一样的问题。

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这件事情有多么的困难,只有秦砚自己明白。

难道没有其他的导演试图这样做过吗?有。

李安当年的《饮食男女》其实也是在做这件事情,它外面披着是灯塔国的壳,里面装的是华文化的馅。

除此之外还有太多类似的电影,但绝大部分都失败了。

就像融合菜品一样,口号都喊得很响亮,要让全世界的人都喜欢,结果一不小心就变成全世界都讨厌。

秦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先让《守门人》电影画面、音乐足够吸引人,而且无论皮或者馅料,都有一定的普适性。

比如说秦砚就不敢用“基督教”牌的馅料,也不敢用“改革开放”的皮。

而且秦砚给灯塔国所提供的电影版本中,有很多华国电影所没有的画面。比如说一些宗教元素的设计,同时他们也没有一些华国官场斗争的片段。

秦砚这么设计,就是为了让两个市场都能够接受《守门人》。

秦砚可不奢望自己再能够拍出《古宅》这样一部同时让全球电影爱好者都为之疯狂的电影,那才是不可复制的奇迹。

虽然《守门人》注定了在两个国家都不能成为最顶尖的电影。

但无论如何秦砚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那就是《守门人》在灯塔国获得了不错的票房。

在北美市场票房上升后,秦砚立刻联系了华影。

毕竟这一次华影是《守门人》的发行商,对于《守门人》的票房,华影比谁都焦急。华影把又立刻上报给有关机构。

现在华国依然处于一种极其需要国际认可的状态中。

尤其是2004年刚刚爆发了典型性肺炎,让整个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又有一定的受损。

各方各面的原因,都让华国极需建立起华国的文化招牌。

如果不是国家压力,之前有关机构在《电影拍摄意见》的时候,也不会如此的爽快。

有着有关机构的出面,再加上这件事情就具有宣传价值,所以《公民日报》这样的官方媒体,顺理成章刊登了对于《守门人》的褒扬报道——

“《守门人》,让西方世界知道华国的法律正义!”

这也是秦砚会选择“程序正义”作为创作题材的原因之一。

华国的司法在世界上一直遭受诟病,“华国的司法权力不够独立”、“受到行政影响”、“法律落后”、“华国根本没有法治的土壤”……

秦砚拍摄的《守门人》也是为了打破了这一种陈旧且错误的观念。

《守门人》不仅仅是一部为了赚钱的商业电影,秦砚更希《守门人》能成为一种文化输出。

为什么10年之后,有那么多的华国人会崇拜西方的文化制度?

那就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文化影响,比如说电影中西方的腐朽生活,浪漫自由的爱情,英雄色彩的个人主义……

如果想要让华国的电影真正的在世界上立足,那就一定要让西方了解和正确认知华国的文化。

而影响最深远的还是《公民日报》所传递出来的价值取向——

“为什么我们需要程序正义?因为我们始终要限制权力的使用,一旦让权力摆脱束缚,可能会危及到更多的受害者。”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绝对完美的。”

《公民日报》在2005年是极具有公信力的。

这篇报道出来后,网络关于《守门人》最后的结局到底是好是坏,也有了盖棺定论。

之前在网络上叫嚣着《守门人》是垃圾电影的网友们,纷纷感觉到自己被打了脸。为了弥补自己之前的愚蠢,都选择进入电影院去,看看什么样的电影能够让灯塔国人民如此吹捧。

不得不承认,对于现在的华国而言,灯塔国依然是文化的风向标。

这是一个没有办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只要是西方人民喜欢的东西,现在的华国人就会认为它是高级的、正确的。

既然连西方的灯塔国人都认为《守门人》是优秀的电影,国内很多普通人就直接选择了相信

再加上有着华国主流媒体的认可,《守门人》的社会评价立刻反转。

至于华国对于西方的无脑迷信,哪怕是秦砚也暂时想不到解决的方法。而且他也很市侩地运用了这一点。

有了国内国外媒体的背书,观众们在看完了《守门人》后,他们会花心思去分析这其中的情节、转折点、演技……以及每一个人的立场以及最后的结局意义。

秦砚相信,只要国内电影越来越出色,观众也会逐渐拥有独立的电影鉴赏能力。

之前在“怪味豆”上,对于《守门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