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yushuwu3.com

第620章 抢风头(1 / 2)

加入书签

次日,泰原机场可以小规模起降飞机,黄正辉第一时间带队前去,鼓励慰问,外加看一看唯一生还的生命,亲自去老革命那里,向老人家交代一下,我们为了你的孙子,已经干了三个局长下来了,您看够了吧?

本来张逸夫也可以同去,但他没去,不忍心看那些了,也不知道到时该说什么话,很快就会有大规模的追悼会,隆重厚葬,也算给家属一个名誉上的交代。

至于冰灾中的这次伤亡事故,社会上基本是不知道的,偶有媒体企图报道,也会在上稿前被通知警告,公关舆论方面的工作一直都抓得很紧,有影响的媒体不会乱说话。

随着巴干的停职,老天好像也玩够了,天晴云散,气温回升,不出三日,覆冰已经自然融化,还顽固的地方,去晋西救灾的武警官兵也会用特殊枪支弹药给打碎了,晋西电网逐渐稳定,回归华北电网,城市也一个个恢复供电,虽然经济上有一定影响,但总算没再出任何人身伤亡事故。

在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晋西局才再度开始抢修,复原杆塔一类的事情,稳稳来,也不敢着急了。

一周后,黄正辉宣布抗冰保电任务圆满完成,晋西全境已恢复供电。

这个过程中,留下了血泪,也积累了经验。

随着保电工作的完成,新一轮的安全生产高潮也正式来临,对于安全隐患进一步梳理排查,对于安全举措进一步修订完善,尤其就覆冰情况的应对处理,安全高度直接从1升到了100,严格要求了作业环境,这其实又有些矫枉过正了。

不过融冰技术,也真的该抓一抓了,这一直是一个非常边缘的专业领域,从整个晋西只有二台融冰设备就已经可以看出端倪了,正常情况下,这二台设备的融冰速度甚至比不过覆冰速度,更何况它同时只能作用在二条线路上。

真正严谨的事故分析与总结,也在这时才正式开始,专家组奔赴晋西展开调查,客观分析实事求是,人员责任则是根据一周前会议的精神来定,过程不必多说,最终总结问题及措施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要根据线路周边环境重新核算覆冰强度,加强杆塔承重能力,改善绝缘子伞形结构,布置方式,提高设备设计标准。

二是加强巡查与预警预控措施,按地区配备移动融冰装置,尤其是在不容易出现覆冰的地区,雨雪天气最需要提高安全意识。

三是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沟通,建立相互协作的预警机制。

四是加强电网建设,增强结构稳定性,抗灾性,杜绝再次发生如此大规模的瘫痪。

就安全管理方面,也展开了系统性大梳理,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旧版安规有些跟不上形势,外加这几年在各类事故中,也积累了不少教训和经验,新的举措与规范很快也会整理完毕。

这些工作张逸夫都没有参与,现在的他已经犯不上什么都干了。

冰融雪化,春风沐来,没人想到,整个事件受影响最大的地方,竟然是华北局。

巴干彻底无腿可抱,尽管事后东奔西跑,想找到一根稻草,但在黄正辉态度明确,他自己言论彻底曝光的情况下,没人给他开门,连个门缝都没有。

他的老战友庞八一更痛快一些,调到了西疆局去当一把手,他本可以寻求关系,不如直接调到其它单位,但这个级别的干部,这个专业范围,还真没找到单位愿意接,要说三溪,其实也缺人,但那种差事轮不到他。

一介基建铁腕,在领导更迭中就这么乘着火车去了西部,当然他是独身去的,妻子儿女依然在京,他待遇其实不差,就是工作任务艰巨一些,油水少一些,危险多一些……

如果说对于庞八一的安置还留有一线,只是不让他在眼前晃悠,那么对巴干的安排就狠太多了,可以说片甲不留,干部降职这种非常罕有的待遇出现在他身上,即便他对此早有准备,并且频繁走动,希望能回内蒙局养老,但组织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也许是为了给张逸夫一个交代,也许是为了给那位老革命一个交代,也许是为了给自己的良知一个交代,给世间沧桑一个交代,巴干最终不得不去蓟京局报到。

他本身是可以考虑脱离组织的,这么多年的积累,好歹可以去个民企做点事混一混,那些退休的干部都有这么干的不是?可现下这年景,没半个企业敢碰他,一是他离开组织的原因不光彩,二是他除了政客那一套什么都不能干,从前他的那些人际资源和经验,现在都成了负的。

另一条路,几十年了,财也捞了不少吧?这辈子花总够了吧?

可他不敢,不敢花,不敢拿,不敢显,他就算有十万,一百万,一千万,也只有抱着睡觉的份儿。

他根本不敢脱离组织了。

恨他的人太多,不仅是白慕那些人,连原来同脉的人对他都嗤之以鼻,只因张正诚还在的时候,他就已经去抱黄正辉了。变天换伞,常有的事,但他这也太快了,不免令人心寒,更戏剧性的是,黄正辉好像根本没领这情,这次冰灾,受到打击最大的就是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